海東日報首頁

群科,一顆閃耀在黃河上游的“水上明珠”

2023-12-29 09:38:42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文/冶玉丹 圖/楊春林

黃河宛若一條飄帶安逸地靜靜流淌,仿佛它的存在與世界無關。河岸兩側的山脈連綿無際,山下樹木蔥蘢,河谷寬闊,水鳥飛翔,一排排村舍排列其間,一派祥和之氣籠罩在黃河氤氳的水汽之上。它們如此迥異,卻又互不干擾,它們的存在孕育出了一座坐落在黃河邊的水城——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群科,以河成街,依河筑屋,她就像一顆閃耀在青藏高原上的“水上明珠”。

本期我們將通過文字,行走化隆群科,感受群科的美,品嘗群科的美食,重溫群科的悠久歷史,探訪“花鳥”天堂、“瓜果之鄉”的迷人韻味,共同感受水韻群科獨特的魅力,品讀廓州古城,追尋歷史重鎮上先輩們留下的足跡。

九曲黃河 水韻群科

群科,地處青海省東部,距省會西寧市90公里,位于化隆回族自治縣西南部黃河北岸,東靠巍峨的卡力崗大山,南依蜿蜒的九曲黃河,與尖扎縣隔河相望,西與牙什尕鎮毗鄰,北與扎巴鎮、昂思多鎮接壤,東西最大距離1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區域總面積103.5平方千米。波濤洶涌的黃河匯集群山雪水,跋山涉水來到群科時在化隆與尖扎兩縣的交界處繞了一個大大的彎,枕著母親的臂彎緩緩流淌,展示出了它極其溫柔的一面,也在這兒孕育出了一片美麗又肥沃的土地,成為了黃河上游的一片沃土。

群科屬于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2050米,四季分明,素有“塞上江南”“瓜果之鄉”的美譽。自古商賈云集,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西北名鎮。黃河在化隆縣境內留下了168公里的優美身姿,并在群科展示出“九曲黃河化隆秀”的婀娜。在這里,黃河、橋梁、巷道、村落依水相連,水鎮一體,呈現出西北水鄉特有的空間魅力。

暮秋時節的群科,粉墻黛瓦的村落被一片金色所籠罩。居高俯覽,宛如在觀賞一幅水鄉畫卷,飄渺迷蒙的薄霧、雨后春筍般的高樓,繪成了一幅超現代的丹青水墨畫。很多人早起,就是為了觀賞這里如同仙境般的晨霧。隨著群科新區的建設,群科已展現出現代小城鎮的風貌。暮秋時節,在群科新區登高望遠,或許還能看到晨霧中水墨畫般的村落,讓人分不清是現實還是畫。迷蒙中,橫在黃河之上的黃河大橋、一片片美麗的田野小丘與街道兩旁的建筑高低錯落沉浸霧海,相映成趣,仙氣十足,恍惚間給人一種誤入天庭的錯覺,江南水鄉的婉約之氣逐漸彌漫整座小城,使人流連忘返。

花鳥“天堂” 瓜果之鄉

初春時節,百花齊放,是群科最美的季節。從四月初的杏花、桃花、梨花到五月的滿街泡桐花開,群科沉浸在一片花海里,浪漫至極。春季的群科,成了許多游客踏青賞花的首選之地。尤其是泡桐花開的季節,群科一夜之間變成了“花都”,淡紫色的泡桐花狠狠地開滿這座小城,如同壓軸戲一般,故意拖延春光,驚艷了一眾賞花人,專門給那些意猶未盡的愛花之人一點小小的饋贈。

得益于獨特的地理優勢,群科盛產水果。地處黃河谷地,海拔比青海其他地區較低,日照時間長,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水土條件組合較好,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初春時節的杏子、桃子、李子、草莓到盛夏的葡萄、核桃、蘋果、西瓜、梨,再到深冬時節耐儲存的軟兒梨、冬果梨,記憶中在群科一年四季都會吃上時令的新鮮水果,成了儲存天然維生素的絕佳場地。近幾年,枇杷、柿子、桑葚等新品種的瓜果也悄然出現在農家院里。

當一縷盛夏的風吹過黃河岸邊,群科最先“嗅”到了豐收的氣息。遠處還是綠樹成蔭,田間地頭卻已經是金黃一片,金色的麥穗在熱浪中“翻滾”,沉甸甸的水果掛滿枝頭。到了盛夏季節,當地的果農會把新鮮采摘的梨、蘋果、西瓜、南瓜等果蔬沿街擺放,一筐筐、一籃籃,黃澄澄、紅燦燦、圓溜溜,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水果風情街,過往的行人、車輛會不自覺地停下匆匆的腳步,采購一些喜歡的果蔬帶回家,讓親朋好友嘗一嘗群科的特產水果,群科“水果之鄉”的美譽也因此不脛而走。每逢水果采摘季節,這里的群科人家都會熱情地端上新鮮的果蔬,讓你大飽口福。

據當地村民介紹,上世紀80年代,水果解決了當地人的溫飽。雖然群科屬于化隆縣糧食高產地區,但由于人多地少導致當地口糧緊缺。此時,具有商業頭腦的群科人看準當時物流還不夠發達的時機,將自家生產的水果運到腦山地區,采摘換取當地土豆、糧食來維持生計。

近年來,群科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到了暮冬季節,萬物歸零。在這個清冷的季節,群科卻會慕然許你一場“水上芭蕾”。長在水中,行在云里,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游客。

遠看,身著“白衣”的天鵝像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拖著矯健的身軀在水面上輕盈的游弋。再看,頎長的脖頸扎在水中,像極了傲嬌的公主,身披白紗緩緩地走進圣潔的殿堂。它們的到來瞬間引爆了朋友圈,一時之間所有人都趕赴黃河邊一睹“天鵝仙子”的芳容。大天鵝清冷的身影,清冷的性格,再加上高原的寒冬,反而讓冬日的黃河岸畔多了幾分靈動。棲息在群科黃河岸畔的大天鵝,從剛開始的幾十只到現在的上百只已有七八年了,它們從第一年的十月底,一直待到第二年的三四月,黃河水暖時才選擇北歸。

去黃河邊看天鵝,最好選擇在清晨七八點或下午三四點,那時是天鵝在湖邊頻繁活動的最佳時間。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十只大天鵝安詳優雅的結伴嬉戲,或溫情脈脈的交頸摩挲,或悠閑自得的用嘴梳理羽毛,或頸扎水中,或撲閃著雙翼,翩翩而舞,好不壯觀。這些圣潔的鳥兒,或飛、或走、或游、或臥,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幅祥和、唯美的畫面。它們一般會選擇一道淺灣作為棲息地,在這里悠閑地低頭覓食,好像紳士在進西餐,斯文優雅。吃飽了,又在消食一般突然之間飛起,在空中盤旋幾圈,各自飛散,天籟又一片寂靜。

特色小鎮 群科味道

隨著群科新區的發展,一座現代化新城正在蓬勃成長。沿街商鋪林立,美食、購物、休閑場所日益增多,城鎮功能逐漸完善,沿街逛一逛,感受一下濃郁的民族特色美食,將會讓你徹底迷戀上這片神奇的土地。

“一碗拉面”,讓這里的人們掙了票子、換了腦子、練了膽子、拓了路子、創了牌子;“一碗拉面”,讓這里的人們走出大山,擺脫了貧困。第二代、第三代拉面人又有了許多新的夢想——建成全國配送拉面食材的“中央大廚房”、通過“互聯網+”讓這碗面走向全世界;“一碗拉面”,讓這里的人們又擁有了一座新城——“拉面小鎮”,在這里,人們的夢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入選第一批全國特色小鎮的群科“拉面特色小鎮”,隨著拉面產業的興起,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國“拉面產業孵化基地”和省扶貧拉面產業培訓服務中心。走進服務中心的綜合展廳,墻壁兩側掛著一幅幅化隆拉面發展的宣傳圖片,對拉面文化、廚具餐具、食材原料、勞務輸出等做出了全面地展示。

隨著群科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日趨完善,今年5月份,群科新區拉面文化廣場的升級改造已完工。過街天橋、青土山公園、中軸拉面主題公園等相繼投入使用,不僅提升了群科拉面小鎮的形象,還為群眾提供了健身娛樂的休閑場所。

除了拉面經濟,在群科“老三篇”是一道最具當地特色的美食,當地人見面吃飯都會熱情地為你奉上一盤手抓羊肉、一碗尕面片,配上三炮臺蓋碗茶,如果還想吃點當地的特色菜,再讓店家隨便做點,那是相當的“滿福”。幾人相見,不管是喜事還是難事、煩事,所有的情緒都會在“老三篇”里得到釋放,“老三篇”成了人們見面談事的標準餐。因當地人和游客的喜愛和大力推崇,2018年,“群科手抓羊肉”被列為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餐館,只要你點一盤手抓羊肉,熱心的老板還會給你端來一盤清脆可口的涼拌蘿卜。一盤切片錕鍋饃饃加上配吃手抓羊肉的秘制蘸料、大蒜,一道地地道道的農家小菜就備齊了,這里的手抓羊肉不僅在當地有名,還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對于餐廳的老顧客來說,群科手抓羊肉一直不變的味道就是他們美好的兒時記憶。

廓州古城 史海鉤沉

群科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濱河小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是高原和中原文化的過渡地帶,也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過渡地帶,在這里所有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撞擊、重構,經過長期的交流融合演化成了一個新型的群體。在這里的大街小巷你會看到回族、撒拉族群眾都會說藏語,溝通無障礙,這也充分顯現出了中原文化和西域、吐蕃、鮮卑文化之間的長期交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群科”地名系藏語,意為“黃河回旋的地方”;“安達其哈”是群科的一個村莊的名字,是蒙古語音譯,有“老友”“相好”的意思。在群科,像這樣的地名還有很多,這也充分顯示出這里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區。

據資料記載,群科古城位于黃河北岸的群科盆地,史稱石城、廓州城、金剛城,曾兩度作為治所,歷時幾百年。古城分上、下二城。下城稱“群科古城”,此城現已基本無存,只在田埂處可見斷續的夯土筑成的部分墻基,耕地中時有長條磚、筒瓦、布紋板瓦及灰陶罐等殘片出現,原有規模及布局已無法弄清。上城距下城約300米,呈長方形,因集鎮擴建,墻垣大部分已拆除,東北部尚存斷垣殘壁,西南城墻只存墻基。復原后古城東西長345米、南北寬288米,夯土筑成,內有木棍,城墻附有馬面。城內原址土地上散布有繩紋磚、素面磚、筒瓦、板瓦及泥制灰陶罐、甕等殘片。據《宋史·地理志三》載,此古城應為宋代所筑之廓州城址。如今,雖然古城早已不存,但古城名稱尚在,原來的地方也已發展成一個商鋪林立的集鎮。

相對群科新區的高樓林立,“群科古城”會顯得更加質樸。群科古城不算太大,但很熱鬧,最熱鬧的還是那條連接省道和鄉村的主街道,街道上瓜果蔬菜、五金土產、面館、理發館等應有盡有,人群來來往往,而街道兩旁的古榆樹更為古城增添了一份古老感,“群科古城”值得細細品味。

除了古城之外,群科還有著名的沙隆卡遺址。沙隆卡遺址地處黃河北岸支流伊沙爾河口東岸臺地,位于群科鎮安達其哈村西250米,1987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文化層厚度最厚達到4米,面積約2.6萬平方米。遺址規模較大,年代較早,既有距今8000年的細石器堆積層,也有青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期的文化堆積層和馬家窯文化的堆積層。

沙隆卡遺址的陶器非常成熟,盆、缽、瓶、罐、甕等器形及彩陶紋樣與大地灣三期的一致性很強,由于在青海地區歷年的調查和發掘中尚未發現過比沙隆卡遺址更早的有陶新石器遺存,所以沙隆卡遺址存在的成熟陶器和農業技術應該是來自東方的仰韶文化人群的遺留。

品讀群科 回味悠長

有人說,關于浪漫海占一半,而另一半都能在群科找得到。這里除了海,好像什么都不缺。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群科,春有黃河岸畔百花艷,夏有百里山川瓜果香,秋有農家院里手抓鮮,冬有暮雪紛飛天鵝飛。一盤熱氣騰騰的手抓,一條蜿蜒秀美的九曲黃河,勾勒出了它最本真的模樣。

循著故人的足跡,品讀著河湟大地,行走間,讓我讀懂了表里山河,水韻群科。我試圖追尋先人的足跡,站在卡力崗之巔用上帝的視角俯瞰山河大地,讀懂了時空交錯,山河壯美;我暢飲著黃河之水,讀懂了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恩之情;我注目著垮昂寺大佛的雙眸,讀懂了藏漢文化的交融;我仰望群科古寺的挺拔,讀懂了古人造塔的精妙絕倫;我目睹了望月樓的落日余暉,讀懂了王之渙的輪廓和胸襟;我站在冬日的群科黃河岸畔,去欣賞大天鵝唯美的舞姿,讀懂了“水上芭蕾”的奧妙;我聽過一年一度物資交流會上婉轉悠揚的“花兒”,讀懂了家鄉人民的兒女情長;我站在黃河岸畔的田間地頭,讀懂了化隆兒女的勤勞與智慧;我品嘗著日蘭路邊攤上的瓜果飄香,讀懂了“塞上江南”“瓜果之鄉”的美譽;我試圖尋著拉面人的步履,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讀懂了“化隆拉面甲天下”美譽。

我迷戀他們的秀美磅礴,巧奪天工;沉迷于他們歷史悠長,卻回味無窮;贊嘆他們歷經滄海桑田,卻依然欣欣向榮。我不僅深愛著祁連山支脈的恢宏,也感嘆黃河九曲流淌著的細膩柔情。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輪美奐。這里留下了記憶中透露的博大而深沉,向上而絢爛的華夏文明。

山水化隆,水韻群科,一方穿越時空凝結歷史的熱土,一方容得下過去,又裝得下未來的土地。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在线不卡无码不卡视频_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_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99_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