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臻 張璐 鄧成財 參與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海東市六縣區震感強烈,臨近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部分地區受災。截至12月19日16時50分,地震累計造成海東市212人傷亡(死亡14人、受傷198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心系災區群眾,中央部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科學指揮,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共同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行動。
集結!星夜兼程
震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緩!
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關心,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國務院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處置。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第一時間提出工作要求,并連夜趕赴救災一線,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市委書記烏拉孜別克·熱蘇力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華杰立即前往市應急指揮中心,視頻連線六縣區通報地震情況、研判震情形勢,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災有關工作,并連夜趕往現場指導救援搶險工作。
現場工作隊集結、震情災情收集、會商研判、值班員報送信息、新聞媒體對接、視頻設備調試……震情就是命令。地震發生后,海東市第一時間成立由市委書記烏拉孜別克·熱蘇力汗任指揮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華杰任第一副指揮長的海東市“12·18”地震災害現場應急處置指揮部,并組建綜合協調組、現場救援組、醫療救治組、治安交通組、群眾安置組、基礎設施組、房屋建筑核查組等9個專門工作組,迅速組織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11454人次,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各項工作,及時發布震情、災情信息,加強宣傳引導,安定人心,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這一夜,一支支救援力量聞令而動,緊急馳援。
市公安局組織2000余名警力開展抗震救災行動;
全市共有66名紀檢監察干部、239名村監委主任堅守在救災一線,參與抗震救災工作;
市紅十字閃電救援隊、市紅十字賑濟救援隊啟動賑濟救援任務,組織20余名紅十字志愿者前往市紅十字備災庫進行賑濟物資的接收、清點。目前已向民和縣緊急調撥總價值77.72萬元的帳篷100頂、床200張、棉衣400件、棉被600床;
……
生命至上,災情為令。從人民軍隊到消防隊伍,從醫護工作者到搶通人員,從黨員先鋒隊到志愿者,在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海東市抗震救災戰斗迅速打響,全市應急、地震、消防、武警、民兵、公安、衛生、疾控、電力、交通及志愿者等各方救援力量匯聚一線,組成了抗震救災的磅礴力量。
救援!爭分奪秒
地震發生后,村里房屋是否完好,村民生活秩序是否正常?12月19日凌晨,海東日報社記者迅速趕往救災一線。一路上,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車輛同向而行,馳援災區。
在前往受災較為嚴重的民和縣中川鄉金田村的路上,記者看到,一輛輛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的車輛極速駛過,一場守護生命的接力賽正在急速進行。
在官亭鎮,記者看到街道兩旁的店鋪依舊和平常一樣正常經營,相較以往,街道兩旁站立的人群多了許多。臨近中川鄉金田村,只見道路兩旁交警正緊張有序地指揮著交通,一旁的醫護、通信、電力保障人員正在緊張作業。
救援現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公司組織搶險突擊隊搶修光纜和基站等通信設施,發揮各自優勢,第一時間保通。
“從凌晨1點到現在,搶修隊10人一直在工作,全力應對突發情況。”中國聯通搶修隊員尹啟宏說。
記者了解到,地震發生后,中國聯通海東分公司分別從樂都區、民和縣、循化縣集結出動70余人,全力保證海東通信大環線及受災區域網絡通暢。
中國移動海東分公司快速組織各縣分公司黨員、團青、業務骨干100余人、車輛18輛、發電機12臺,奔赴現場開展通信保障工作。截至12月19日15時,受地震影響的43個故障基站和一處傳輸斷點搶修成功,為全面推進抗震救災工作提供高效通信保障。
星夜兼程,只為人民。盡管前方道路艱險,但各救援隊伍依然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災區中心邁進。市公安局共派出2000余名民警、輔警和村警全力開展隱患排查、搶險救災和群眾轉移安置等工作。交警部門出動警力1000余人次,警車400余輛次,全面開展道路交通保暢和隱患排查。截至目前,已救助受傷群眾151人、疏散轉移學生4924人,排險230處(橋隧涵洞),相關救援工作正在全力推進。市縣區交通運輸部門共出動600余人、應急車輛75輛次、裝載機等救援機17臺,對轄區內農村公路中的重點路段進行詳細排查。
好消息再次傳來!
截至19日19時,經初步排查,共有41處受災路段。其中,民和縣22處受災路段,循化縣14處受災路段,化隆縣4處受災路段,樂都區1處受災路段,現已全部保通。平安區、互助土族自治縣交通運輸部門對縣城周邊道路、橋梁進行排查,目前未發現安全隱患,未收到各鄉鎮道路、橋梁損毀信息。
水運方面,黃河海東段水運情況正常。截至目前,全市市際班線、出租車、公交車正常營運,民和縣至官亭鎮公交車停運。民和縣已安排4輛班車和2輛公交運送官亭中學生200人至海鴻楓景酒店,4輛公交車在官亭鎮做應急備用。
詢問災情、實地察看、搭建帳篷、搬運物資……一支支救援隊伍陸陸續續抵達,積極救災,一批批生活物資保障溫暖。
截至19日16時,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共救治地震傷員144人,轉診救治142人。應急管理部門動態掌握救援開展情況,及時向災區調撥救災物資棉被褥6200套、煤氣爐150臺、棉大衣7000件、行軍床5450張、12平方米的棉帳篷1800頂、發電機10臺、照明設施20臺,集中安置三縣受災群眾6498人,分散安置15450人。公安部門出動警力2500余名,開展隱患排查和搶險救災工作。消防部門集結26車119人6犬8246件套裝備開展救援工作。民和縣緊急調運162頂帳篷、167床棉被、920件棉大衣、167張行軍床等救災物資趕赴災區,對全縣140處水利設施和人飲供水工程進行全方位排查,迅速轉移風險區人員。目前,災區供水、供電、通信、交通等已基本恢復。
溫暖!守望相助
隨著救援隊伍陸續到達,受災群眾懸在心里的石頭也終于放下。
中川鄉金田村村民王萍回憶說,地震發生時,全家5人已經休息了,忽然感覺到屋子在搖晃,待全家人跑出來后發現自家的房子已經完全被砂涌淹沒了。
“現在,救援隊伍來了,我們的希望也就來了!”
楊壽林是金田村的一名預備黨員。地震發生后,他和村黨支部書記楊德祿第一時間挨家挨戶進行巡查。“今天白天,村上積極組織青壯年對運送來的帳篷等物資開始進行搭建搬運。到15時,已經搭建好了6頂帳篷,準備了300箱方便面和3箱面包,其余的物資正在陸續運送中。”楊壽林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漸漸沉入了西邊的山頭,寒氣漸漸匯聚而來,此時,災區的最低氣溫逼近零下十五六度,受災群眾將如何度過這個寒冷的夜晚?
記者在救援現場看到,在砂涌經過的地方,漸漸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守候在一旁的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時不時地向不遠處張望,火光中滿是期待。
秦春存元是官亭鎮官西村村民,地震當晚,他家的房子開裂,受損嚴重,萬幸的是家人都沒事。但第二天清晨他卻接到消息,舅兄一家人被砂涌掩埋,至今沒有消息。
“希望盡快有好消息。”隨著救援人員的到來,群眾們收到了物資,穿著剛剛發到手的棉大衣,秦春存元的心里暖和了很多。
看著緊張搶險的救援人員,金田村村民在憂心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救援人員的吃喝。當日下午,金田村村委會組織帶來了食物和鍋碗瓢盆,在現場支起了火爐,不少婦女自發過來幫忙。
一口口大鐵鍋架在簡易爐灶上,鍋里熱氣騰騰。民政、應急部門調撥的棉帳篷已經搭建起來,救援人員喝上了熱水……
“不能讓我們的官兵餓著肚子干活。”金田村村民馬茜英加入到做飯的隊伍,只為讓救援隊伍吃到熱乎飯。
“大家都吃點,簡單吃點。”是村民最樸素、樸實的感恩情懷。
“謝謝你們,沒有你們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記者在現場看見了溫情的一幕,受災群眾在轉移到帳篷后,緊緊握著醫護人員的手滿是感激。
為全力做好群眾安置保障,海東調撥發放帳篷、棉被、折疊床等救災物資,想方設法讓受災群眾安得下、穩得住、能滿意。
眼下,臨時“容身所”,成了溫馨“大家園”。
“地震太可怕了,現在都不敢睡覺。”
“你閉上眼睛,放松下來,深呼吸。”
地震發生后,省、市、縣醫療機構已調派救護車64輛,醫護人員1663人參與災區醫療救治工作;省、市衛生健康委已調派醫療救治專家組41名,傳染病評估、水質監測及現場消殺專家組10名,心理疏導干預專家組10名,以及手術車、醫技車各1輛赴民和縣開展救治工作;在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的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援助海東的4名醫療專家已趕赴循化縣開展救治工作。目前,省、市、縣級11所救治醫院預留450張床位、30輛救護車以備急需。目前,民和縣、循化縣、化隆縣救治床位、醫護力量、藥械設備充足。
溫暖的場景不止一幕。市總工會負責人第一時間前往受災地區,詳細了解職工群眾生產生活、心理動態和受災情況,開展安撫職工群眾工作。民和縣、循化縣總工會積極成立志愿服務隊,及時了解掌握受災困難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并適時組織開展對受災困難職工群眾的幫扶救助和慰問工作,保障受災困難職工群眾的基本生活。
突發的地震,讓很多人心有余悸。
但總有一些人,逆行而上;總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總有一些瞬間,溫暖人心。
致敬!面對急難險重,武警、消防、公安等各方救援力量不畏艱險、連續作戰,成為受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神”;
致敬!每當生死攸關,白衣天使總是在與死神抗爭,冷靜沉著、救死扶傷,讓我們對奇跡的發生有了更多期待;
致敬!面對災難,社會各界紛紛捐助物資善款,大愛涌動,為我們戰勝困難、打贏硬仗注入了強大動力。
災難面前,一股股力量在災區不斷凝聚,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集中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也書寫了人間大愛。
天寒地凍不放棄,救援晝夜不停歇,只為更多生命的奇跡!